疫苗接種
接種卡介苗主要是為了避免幼童因感染結核菌發生嚴重結核病(例如:結核性腦膜炎等),因此卡介苗接種是國際上多數國家採行的結核病防治策略。現階段我國尚未到達國際抗癆聯盟(IUATLD)卡介苗停止接種的標準,因此不建議全面停止接種卡介苗。
但就我國卡介苗不良反應主動監測結果顯示,卡介苗骨髓炎個案接種時的月齡較小,雖無法完全確認卡介苗骨髓炎是否與接種時間有關,但規劃透過延後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,減少卡介苗骨髓炎案例。
延後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自105年1月1日起實施,接種時間仍需視醫師及家屬之評估,原則性建議如下:
(1)105年1月1日(含)以後出生或105年以前就出生但尚未接種卡介苗之嬰幼兒,適合接種年齡為出生滿5個月(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-8個月)。
(2)104年12月31日(含)之前要接種卡介苗之嬰幼兒,原則上適合接種年齡為出生24小時後,但家屬可以選擇於出生滿5個月接種。
東亞及東南亞地區除了日本及新加坡以外,其他國家的結核病發生率均高於我國,且這些國家的卡介苗接種時間多為出生24 小時後及早接種。因此,為維護嬰幼兒健康並符合經常性停留國家之卡介苗政策,此類幼童若無接種卡介苗之禁忌症(例如:免疫機能不全等),家屬可考慮提早接種卡介苗。
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必要的,目前核准之子宮頸癌疫苗,僅能預防16、18 型所引起之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及癌症,雖此二型病毒感染佔所有感染的65-70%,除此之外,仍有其他會引起子宮頸癌之 HPV分型,因此接種疫苗後,未來仍需定期接受抹片檢查。
幼兒應接種共4劑,於出生滿2個月、4個月、6個月各接種一劑,自106年5月1日起第4劑接種時程調回出生滿18個月接種。
市面上三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為10價、13價及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,其差異分述如下:
1.10價接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,包含10種幼童常見感染的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抗原血清型,作成醣蛋白接合體,此種醣蛋白接合體具有長期的免疫記憶。
2.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,包含13種幼童常見感染的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抗原血清型,作成醣蛋白接合體,此種醣蛋白接合體具有長期的免疫記憶。
3.23價的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,此疫苗選取最具有侵入性及致病力的23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的莢膜多醣體當作抗原,能有效保護老人及年輕人遭受鏈球菌的侵入性感染。
4.接種建議:
(1)2個月以上5歲以下兒童建議可施打10價或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。
(2)65歲以上的長者建議可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或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。
本國婦女MMR接種計畫
1.本國籍之育齡婦女(15-49歲)經檢驗德國麻疹抗體呈陰性或未確定者,提供1劑。
(1)一般育齡婦女:檢具近3個月內之德國麻疹抗體檢驗報告。
(2)產後補種:婦女若於懷孕期間經檢測未具德國麻疹抗體,請於產後持該胎次產檢日起之2年內德國麻疹抗體檢驗報告。
2.外籍配偶之育齡婦女
欲申請居留,但無法提列德國麻疹疫苗接種證明者,則予公費接種一劑MMR疫苗。
3.重要提醒─接種後1個月內避免懷孕。
欲接種MMR疫苗之育齡婦女,請攜帶近一次健康檢查報告可至各區衛生所免費接種1劑,或至各醫療院所(酌收掛號費用)亦可接種。
1.目前符合暴露後狂犬病疫苗接種對象為遭野生哺乳類動物(含錢鼠、蝙蝠等)或流浪犬/貓抓咬傷者。
2.遭受無症狀家犬/貓抓咬傷,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,建議不須接種疫苗。若家犬貓觀察十日內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,並經動檢機關高度懷疑,則給予疫苗。
3.建議接種對象將依疫情狀況適時調整,可至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://www.health.ntpc.gov.tw/機關業務/疾病管制/重要急性傳染病防治/狂犬病/醫療資源或撥打02-2258-6923查詢。
自103年1月1日起,人用狂犬病疫苗納入全民健保給付範圍。符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「疑似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對象」,可至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施打。
1.狂犬病疫苗被抓咬傷後立即施打,仍有保護效力。若民眾需長期滯留在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,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,可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。
2.由於暴露前預防接種需注射3劑疫苗後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,出國民眾必需在1個月前事先安排及規劃。每1劑所需費用約新臺幣2,000元,但會依各醫院掛號費不等而有差異。
1.暴露後的狂犬病疫苗之完整施打共需接種5劑,接種時程為第0天(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)、第 3、7、14及28天施行,懷孕婦女或小孩仍可使用。
2.過去曾接種暴露前預防接種,只須再接種2劑疫苗於第 0、3天各施打一劑疫苗。
1.至鄰近衛生所申請。
2.本人申請應攜帶預防接種證明(含國小)及身分證明文件;非本人申請應攜帶委託書、預防接種證明(含國小)及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。
3.中文證明每份20元、英文證明每份200元。
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(HumanPapillomaVirus;HPV) 所導致。大部分的人在感染一年後病毒會自行消失,持續感染的人,於10-20年後會有發生癌前病變的機會(也就是有疑似的病變,但不算是癌症)。
子宮頸癌是一種嚴重性,有生命危險的疾病,是因感染特定型別的人類乳突病毒而引發的,這些型別會導致子宮頸表層的正常細胞演變為癌前病變,若不加以處置,會轉變為侵襲性子宮頸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