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新北疫點通

我是快篩陽性者 我是確診者
我是密切接觸者 我不確定身份
   


 

快篩陽性者
快篩陽判定以視訊診療為優先?
  1. 透過「遠距門診」進行視訊診療或請「親友代為門診」現場評估快篩陽性結果,經醫病達成快篩確診認定共識,視病況開立緩解藥物或抗病毒藥物(適用資格者)。
  2. 若無法達成共識,可至醫院進行PCR採檢。
  3. 請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/檢測片,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。
  4. 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,須親自到院時應注意: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,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可自行開車、騎車、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(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)。

■本局指定視訊診療機構名單:
https://www.health.ntpc.gov.tw/
(本局全球資訊網>首頁>最新消息)

■急救責任醫院防疫急門診開設資訊:
https://www.health.ntpc.gov.tw/
(本局全球資訊網>首頁>最新消息)

■其他相關資訊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:
https://www.cdc.gov.tw/
(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>首頁>傳染病與防疫專題>傳染病介紹>第五類法定傳染病>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)

確診者
定義
使用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,且經醫事人員確認,或PCR檢測陽性,即為確診。

居家照護醫療服務措施
中央自112年1月15日起,調整確診者居家照護醫療服務措施,針對65歲以上、12歲以下或具重症風險因子之確診個案,提供至隔離期滿前之「高風險確診個案遠距照護諮詢」,並提供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(Paxlovid及Molnupiravir)治療個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追蹤評估,詳情請見流程圖。
怎麼做
  1. 確診後您所居住區域責任醫院、衛生所或合作診所會與您聯繫,以簡訊、電話或線上問卷進行相關健康評估。
    接獲檢驗陽性通知後,中央將針對採檢時或投保時所留之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(簡訊顯示門號:0911514588),請您前往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網站核對及回報個人資料,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。未收到簡訊者,建議您下載「健保快易通」APP,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「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」,填寫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。
  2. 中央自111年11月14日起,調整採居家照護之非重症確診者隔離天數為5天。期滿解隔離後請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最多7日,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均可外出,不以快篩陽性結果為限制,並須全程佩戴口罩。有症狀者如有就醫需求,禁止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。
  3. 確診者不可離開家戶,如有同住家人,同戶同住者日常生活仍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,包括落實佩戴醫用口罩、遵守呼吸道衛生、勤洗手以加強執行手部衛生(使用肥皂和水洗手,或使用酒精)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及維持社交安全距離,且不可共食。
  4. 如經評估不符合居家照顧條件者,則安排後送醫院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。相關規定依中央COVID-19確診者收治原則辦理。

■其他相關資訊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:
https://www.cdc.gov.tw/
(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>首頁>傳染病與防疫專題>傳染病介紹>第五類法定傳染病>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)

密切接觸者
定義
在無適當防護下,曾於24小時內累計大於15分鐘面對面與確診者接觸者,視為密切接觸者。

怎麼做
  1. 中央於111年11月7日起提供2歲以上密切接觸者每人4劑公費快篩試劑於自主防疫期間使用,如未取得相關試劑,請聯繫所在地衛生所取得相關協助。
  2. 密切接觸者不匡列居家隔離,亦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,請配合職場等場所自主應變措施。
  3.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,特別是長者、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,並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(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) 。
  4. 請持續持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,如出現現疑似症狀(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喉嚨痛、 倦怠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腹瀉、嗅覺或味覺異常、呼吸急促等),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及視症狀就醫。

■其他相關資訊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:
https://www.cdc.gov.tw/
(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>首頁>傳染病與防疫專題>傳染病介紹>第五類法定傳染病>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)

常見問題
  1. 沒收到隔離通知書可以補發嗎?
    如您為確診者採居家照護隔離,請向隔離地衛生所聯繫取得相關協助;如您於集中檢疫所或醫療院所隔離,請向隔離場所所在地之衛生局聯繫取得相關協助。
  2. 沒收到隔離通知書該怎麼請假?
    依據勞動部111年5月20日公告,健保快易通APP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之陽性檢測結果可作爲請假證明。另勞工因故未能即時收到隔離通知書,可於所請假期結束後30日內提供給雇主。
  3. 隔離通知書上資訊錯誤如何修改?
    如您為確診者採居家照護隔離,請向隔離地衛生所聯繫取得相關協助;如您於集中檢疫所或醫療院所隔離,請向隔離場所所在地之衛生局聯繫取得相關協助。
  4. 要如何申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?
    您可以透過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平台(https://dvc.mohw.gov.tw/)申請PCR或快篩陽性檢驗結果數位證明,詳細操作方式請見衛生福利部全球資訊網之數位證明專區 ( https://covid19.mohw.gov.tw/ch/np-5345-205.html)。
  5. 哪些人可以領口服抗病毒藥物?要如何取得?需要收費嗎?
    目前中央核准COVID-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為輝瑞(Paxlovid)及默沙東(Molnupiravir),並於111年10月13日起修訂適用條件如下:
    • Paxlovid:具任一重症風險因子,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5天內之成人或≧12歲且體重≧40公斤輕症病人。
    • Molnupiravir:具任一重症風險因子(除懷孕或產後 6 週內),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5天內之≧18歲輕症病人,且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。
    • 依據我國「新型冠狀病毒 SARS-CoV-2 感染臨床處置指引」定義之重症風險因子包括:年齡≧65歲、氣喘、癌症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心血管疾病(不含高血壓)、慢性肺疾(間質性肺病、肺栓塞、肺高壓、氣管擴張、慢性阻塞性肺病)、結核病、慢性肝病(肝硬化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)、失能(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、腦性麻痺、先天性缺陷、發展或學習障礙、脊髓損傷)、精神疾病(情緒障礙、思覺失調症)、失智症、吸菸(或已戒菸者)、BMI≧30(或12-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)、懷孕(或產後6週內)、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(HIV感染、先天性免疫不全、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、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)。其中吸菸(或已戒菸者)需同時具有任一其他風險因子,方符合用藥條件。
    您可透過以下方式經醫師診斷為符合條件且須使用抗病毒藥物者,取得相關藥物後請依醫囑服藥,勿自行增減藥量或改變使用方式。相關費用比照一般門診診察費、藥費依健保支付標準規定、掛號費依各家醫院規定收取。
    1. 視訊診療:建議優先預約配賦醫院: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MPage/7UrQaVdMWdvd2J_l1wyehA
    2. 親友代為看診:111年5月13日起開放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條件確診者,可由親友代為看診,以評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。
  6. 居家照護個案有就醫需求怎麼辦?
    如有發燒等症狀,建議透過視訊或電話預約方式看診。如無法預約視訊診療,或視訊診療無法處理,請聯繫衛生局依其指示,以防疫車隊、同住親友接送、自行前往(如步行、自行駕/騎車)或確診者陪同就醫,惟應全程佩戴口罩,避免與他人交談,報到時主動告知院所為確診個案。另緊急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,請優先聯絡所屬責任醫院進行安排。
  7. 兒童緊急就醫條件?
    • 腦炎重症前驅症狀:體溫>41度、意識不佳、持續昏睡、持續頭痛、持續嘔吐、肌躍型抽搐、步態不穩等。
    • 抽搐、意識不佳、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、唇色發白或發紫、血氧飽和度低於94%、肢體冰冷合併皮膚班駁、冒冷汗。
    • 如兒童隔離期間出現不適症狀,請聯繫衛生局及119取得相關協助。
  8. 居家照護期間慢性處方藥領取方式?
    居隔者為初次看診(含前次慢箋使用完畢者),如診所有視訊看診,可於視訊看診後委請親友代為至診所領藥。居隔者倘欲領取慢性處方箋第2或3次藥品請洽詢可收受該處方箋之健保藥局調劑,由親友代為領藥。
  9. 居家照護期間垃圾清運及外送等生活協助?
    居家照護者可將垃圾暫時放置家中,待居家照護結束後再予消毒及丟棄。相關協助請洽詢本市29區公所照護關懷專線。
  10. 外籍人士有快篩判讀或就醫需求可以去哪裡自費就醫?
    外籍人士如有「快篩判讀」或「就醫需求」,請至本局指定之8家「非本國籍人士COVID-19自費看診醫療院所」就醫或參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,搜尋可提供您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資訊:https://www.cdc.gov.tw/(首頁>傳染病與防疫專題>傳染病介紹>第五類法定傳染病>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>地方政府關懷服務中心>非本國籍人士COVID-19自費看診醫療院所)。 外籍人士不可以視訊診療進行快篩判讀,確診後亦不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就醫,如有相關問題,請撥打本局防疫專線(2258-6923),安排自費防疫計程車至醫療院所就醫。另確診隔離期間,如在臺親友無法提供合適之居家隔離環境,可向所在衛生所或本局申請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(新台幣1500元/日/人)。

■其他相關資訊請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:
https://www.cdc.gov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