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那些被網路線束縛的孩子

撰文者:馬景野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副院長

 

 

近年來,許多家長、學校老師紛紛關注青少年族群流連網際網路世界,成為迷網世代的問題。亦經常聽聞街坊的父母經,說著孩子起床的第一件事,總是連上網路、划手機、捧著平板、電腦開機;在電腦桌前坐上一天,玩到廢寢忘食、成績一落千丈,經常曠課、上學遲到等等。家中孩子沈迷網路世界,在不斷地理性勸說、設定使用時間等對策都無效的情勢下,父母屢有拔掉網路線路、砸掉手機、電腦的衝動;亦或在嚴格的控管3C產品狀況下,親子關係劍拔弩張、家庭衝突煙硝四起。現在,更有沈溺網咖差點命喪黃泉等不幸事件的社會新聞。

放眼台灣及亞洲鄰近地區、國家如大陸、韓國、日本等,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率堪比歐美國家高,包括兒童、青少年風行網路線上遊戲、瀏覽視頻的生活習慣,足以影響個人生活、家庭關係、學習和作息,危及身心健康已達到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,需要被社會各界重視。

20186月底,世界衛生組織擬訂將「網路遊戲成癮」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之身心健康疾病,並在2019525日世界衛生大會中正式確認這項決策。網路遊戲成癮症指的是因為過度沈迷於網路遊戲,並逐漸減弱自身行為的控制力,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,相關病徵至少需要連續12個月才確診。不論「網路遊戲成癮」診斷是否有過度疾病化,或不應當被貼標籤等問題。一旦兒童、青少年只想沈迷網路,在遊戲中得到滿足與成就感,不想參加真實世界的任何事務與活動,不吃不喝或睡眠週期混亂、甚至休學、拒學、退學,嚴重者可能增加暴力行為傾向或自殺意圖等等,已經是學校老師、父母親、醫療單位難以妥善處理的課題。

迷網、網癮,指個人運用網際網路造成興奮或愉快感,進而產生的一種超乎常態的嗜好和習慣,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或過度使用,雖然知道這樣做會帶來不良後果,仍然無法控制,屬於成癮行為的一種。尤其是兒童、青少年族群心智並未完全成熟,極容易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成癮依賴狀態,當這些行為沒有被滿足時,就會出現焦慮、不安、敏感、暴躁等症狀。

依據成癮行為的處理原則,對於兒童、青少年沈迷網路世界的對策,應該是教導兒童、青少年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或培養自動自發調控3C產品使用時間的能力。其中,兒童、青少年在自我控制能力成熟前,已經擁有無限網路容量與無窮3C產品功能才是問題關鍵。在許多街坊餐廳,可以看到為了安撫幼年兒童,新手父母常會用手機當3C保母,立在桌前令兒童端坐用膳非常有效,卻也令人捏把冷汗,未來是否會培育出新的迷網世代。

不論網路成癮是否屬於疾病或偏差行為類別,沈迷網路是兒童、青少年新興的身心發展問題,一旦兒童、青少年過度使用網路遊戲或網際社交媒體,父母親都應及早尋求協助。依據研究發現,網路成癮高風險兒童、青少年也常罹有共病現象。包括學習困難、情緒焦慮、社交畏懼,或有身體活動不足,不健康的飲食,視力或聽力問題,肌肉骨骼問題,睡眠剝奪,攻擊行為和抑鬱和心理社會功能問題。

網路成癮行為的治療過程面臨最大的瓶頸,即孩子一旦停止使用網路,就會產生巨大的不安、失落感及渴求行為。試想,若因沈迷網路而未能按時到校,在家又不能立即上網,高風險孩子要放在哪裡安全渡過戒斷時期?不論兒童、青少年因迷戀網路而有身心健康問題;或是因先有學校適應困難、身心疾病為躲在避風港而沈迷網路世界,都有待醫師診斷。完整的醫療團隊協助亦很重要,父母親能夠從社工師獲得親子教養及適度陪伴的建議;心理師協助高風險孩子增加自我認同增加自我約束能力;職能治療師能分別協助親子共同建立家庭生活節奏及作息。

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,平板電腦、手機日益普及,功能也愈來愈優化且多元,兒童、青少年沈迷網路習慣總是無聲無息、漫長時間裡一點一滴的養成,讓孩子產生愉悅感又漸漸地產生依賴,父母發現問題時孩子多半已是無法自拔。也許,現在問父母親這些問題尚且為時不晚:您的孩子幾歲可以攜帶智慧型手機?孩子每天/每週可以使用多久手機、網路時段?家中網路有沒有設限?如果要求孩子停止使用網路,有和善溝通的親子關係嗎?另外,要培養兒童、青少年合理使用3C產品而不迷網,適度的陪伴、和善的親子關係,也可能是避免兒童、青少年沈迷網路的重要關鍵。